对话AECOM城市设计师钱睿:新冠肺炎疫情让“城市韧性规划”极具紧迫性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31个省(区、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社会各界团结一心积极投身抗疫一线。在此过程中,城市规划与设计行业如何助力疫情防控,如何缓解类似突发公共事件给城市治理带来的影响与冲击,非常值得探讨和关注。
围绕上述话题,AECOM城市设计师钱睿接受中国建设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防疫、防灾等应急工作中,城市规划与设计行业应承担起紧急调整公共资源分配方案的角色,要尽快确立以“韧性城市”(经历地震、洪水、飓风等灾难、瘟疫、社会冲突等突发事件之后快速重组和恢复生产能力的城市)为基础的城市公共领域应急管理与使用规划,确保在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时,城市仍能安全、健康地运行。
1
中国建设报:在疫情防控、灾害防治等方面,城市规划与设计行业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钱睿:某种程度而言,城市在疫情防控、公共卫生、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功能化需求促进了规划与设计行业的形成和发展。每座城市都需要通过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制定公共资源的分配方案。
所谓城市公共资源,主要包括六类基础设施(市政、数字、社会、生态、资源、韧性)和多种类别的公共服务,城市规划与设计就是在空间领域建立一套公共资源的分配规则。在防疫、防灾这样的应急工作中,城市规划与设计行业应承担紧急调整公共资源分配方案的角色,从业人员有责任、有义务积极投身到相关防疫防灾方案的制订中。
2
中国建设报:作为一名城市设计师,对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您有什么建议?
钱睿:我认为要根据每个城市的实际情况,分类型、分阶段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所谓“分类型+分阶段”是要看这个城市所处的疫情应对的阶段,虽然目前全国上下都在积极防控疫情,但武汉及其周边城市与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等城市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完全不同,采取的应对措施当然也就不一样。
就武汉而言,现阶段必须限制公共空间的使用,但要维系社会关系又不得不继续依赖公共空间对公共生活承载的作用。现有的小微、社区公共空间在非常时期如何使用,需要多部门的协调以及城市设计师的参与。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目前要做的更多是预防性质的工作,与武汉等一些疫情重点地区相比,“一刀切”地限制市民公共生活显然不妥。
3
中国建设报:在处理类似突发公共事件中,公共空间可以发挥什么作用?您对公共空间的建设和使用有什么建议?
钱睿:公共空间是重要的治理工具,是承载市民社会生活的重要容器,是维持城市公共健康、公共卫生的重要空间载体,同时还是维系整个城市社会关系的基础网络。
针对此次疫情防控,我对公共空间的使用主要有4方面建议:一是重新梳理城市公共空间、公共场所的类型与级别,不能仅局限于室外开敞空间;二是配合新梳理的公共空间系统,调整平时与非常时期各级公共空间的不同使用规则;三是以社区公共空间为最小单元进行规划与设计优化,多一些能促进健康生活的公共空间,增加公共卫生监测与应急用途设施,形成去中心化的公共设施网络;四是将可接治新冠肺炎患者与设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疗机构周边公共空间划定为特别管理区,分时、分区域由相关医疗机构牵头进行特别管理。
4
中国建设报:“以社区公共空间为最小公共空间治理单元,对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进行优化”,如何理解这句话?
钱睿:街道社区是我国治理系统的最末一级政府派出机构,社区理应成为空间治理的重要抓手,其中的公共空间是重要的城市治理工具。随着构建社会治理精细化、现代化格局工作的推进,以社区公共空间为最小公共空间治理单元(包括社区花园、社区中心等)对城市的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进行优化迫在眉睫。
疫情防控期间,要以市民的真实使用场景为依据对公共空间进行优化。要以疫情防控为第一要求,限制高使用密度地区的公共空间使用,并将此类空间划定为应急响应或避难空间,提供消毒水、口罩、酒精等物资销售/领取站点。在保证个人隐私不被侵犯情况下,可通过紧急增加热感/红外公共摄像头或体温与空气环境(飞沫、颗粒物)监测设备,保证疫情期间的公共环境安全。疫情稳定后,再逐步恢复社区公共空间的使用,补充设置如社区农园、健身步道等设施,鼓励人们参加户外活动,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要通过增加社区医疗箱、自动消毒的健身设施与急救灯杆等途径,进一步完善社区医疗设施。
在智能化治理方面,可结合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与数据采集、融合技术,对已有公共摄像头增加健康异常体征行为的人工智能学习训练,规划长期稳定的居民健康指标检测装置与传感器矩阵,收集相关公共场所的健康数据,建立长期追踪的城市健康数据平台。此外,还可以结合区块链技术,整合包括城市公共空间在内的城市公共资产,建立城市公共资产管理与运营区块链,为市民提供充足物理活动空间的同时,形成高安全度、高信任度、高效率的去中心化社区服务网络,打通技术与城市物质空间的治理通道,精准、有效地配置城市公共资源。
5
中国建设报:整体来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城市发展以及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带来了哪些思考?
钱睿:此前,规划设计行业一直没有明确自身的公共政策属性,相信这次疫情对规划设计行业的公共政策属性也是一种提醒。另外,这次疫情也让我们看到“城市韧性规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疫情为城市发展敲响了警钟:我们无法企及一个没有疾病的城市,但我们理应拥有一个安全、健康、繁荣并且能应对各种危险、突发情况与长期挑战的城市。对城市规划与设计行业而言,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形成以“韧性城市”为基础的城市公共领域应急管理与使用规划,确保在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时,城市仍能安全、健康地运行。